伊妃的眼神,跟二十年前她看自己时一模一样。
刘伊妃可爱地吐了吐舌头,解释道:“我演过很多中国的古装戏,都是宽袖的戏服,武打动作里有时候会有类似的动作。”
“非常好的发力!非常好的身体!”
梅尔辛伸出枯枝般的手在刘伊妃的各肌肉处捏了捏,以她的经验自然看着出这是下了大功夫的。
“格洛托夫斯基说过一句话:演员的发力,要像是看到电流在琉璃管里流动一样。”
“譬如刚刚这个动作,力量从腰椎、肩胛、肘窝、腕骨的传导轨迹清晰可见,你的中立位脊柱和腰椎旋转幅度都很完美。”
教了几十年表演的老太太信手拈来:“这叫做既能保持东方戏曲的含蓄框架,又具备表现主义需要的爆发力弹性。”
“孩子,你练了多久了?”
从不想知道名字,到liu,再到孩子,这感情递进得够快的。
“嗯。。。基本功练了四年多,这两年一直在演电影,锻炼的频率不高。”
梅尔辛满意地点头,冯远争当初也就练了不到三年。
看了硬件还想看看软件,老太太牵着小刘的手站到客厅的空旷处,又示意一旁看戏的路宽:
“先生,请你去把门窗关紧,不要冻到她。”
“诶!好!”路老板屁颠屁颠地就去了,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名字还不曾被知晓。
正如他所说的,自己能在表演上能教给刘伊妃的越来越少了,是时候去接触一下其他表演流派也好、再精研格式训练法也罢。
梅尔辛是格洛托夫斯基的亲传弟子,还有比她更好的老师吗?
“来,背一段莎士比亚。”
刘伊妃对待表演很认真,清了清嗓子,音色透亮:“活着还是去死?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。”
“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,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!”
戏痴老太太在她的头顶、枕骨、下肋、胸口和腹部拿手指轻轻感受着,检查她共鸣腔的发声情况。
几乎完美。
这是路宽当年首要规训她的表演缺陷。
梅尔辛脸上喜色愈重,接连又测试了刘伊妃的柔韧性、面部肌肉的控制能力等等,这才紧紧地握着他的手。
“liu,你是个好苗子。”
小刘喜上眉梢,得意地朝洗衣机挑挑眉,原来我刘小驴是个天才啊!
这个死洗衣机竟然骗了我这么多年!
路宽看着老太太狂热的表情,知道女友的“天灵根”体质生效了。
小刘的身体素质如何,身体各部位的胯、腰、腿部力量如何,还有比他这个男朋友更了解的吗?
无数个夜晚,那长腿如枪,那柳腰如刀。。。
梅尔辛没什么看电影的心思了,她感慨道:“我当初让争留在德国,就是想他继承我的衣钵,去探究斯坦尼的第三阶段。”
“第三阶段?”刘伊妃惊讶道:“我研究过中外的表演学术理论,似乎只有前两个阶段。”
关于斯坦尼的表演理论,内容纷繁复杂不便赘述。
简言之,在以斯坦尼为核心各表演流派中,第一阶段叫做感知要素,就是无实物表演、演员的信念感、情绪回溯等等演员的基础技能。
第二阶段叫做行动要素,目的是让演员构建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,就像刘伊妃写张纯如的人物小传,这个角色在每一段剧情中的最高任务是什么,有什么贯穿工作可以链接情绪。
现在世界知名的各大表演流派中,罗伯特·德尼罗、阿尔·帕西诺、刘易斯等顶级方法派男演员,就属于第一阶段的斯坦尼。
他们对第一阶段的感知要素训练进行深化,强化了放松、情绪记忆和情感替代。
而梅丽尔·斯特里普、凯特·布兰切特、费雯丽等女星都是体验派的代表,她们则属于斯坦尼的第二阶段。
那格洛托夫斯基这样,以开发演员身体潜能为主的表演流派呢?
这就是梅尔辛要讲的斯坦尼的第三阶段。
“斯坦尼在1930年提出一个疑问,他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共情的能力,也不是所有演员有丰富的生活体验。”
“无论是方法派还是体验派都帮不了他们,那怎么让这些天赋不够、或者生活经历不丰富的演员通过表演训练成才呢?”
刘伊妃听得一愣,刚刚被宗门长老夸赞的欣喜被浇了一盆冷水。
这说的不就是我嘛!
老太太继续解释:“所以斯坦尼打算从格式化的、利于教学、训练的形体动作出发,通过外部动作来带动内心的情感,去追求演员情感世界内外的统一。”
“但他那时候已经70多岁了,和我现在一样垂垂老矣,没有再继续探究的时间和精力。”
梅尔辛握着刘伊妃的手:“我叫争留在德国,本来是想叫他跟我一起研究斯坦尼的第三阶段,把我们这个学派发扬光大,只可惜。。。”
小刘疑惑道:“现在全世界有关于第三阶段的研究成果吗?”
“没有,否则如你所说,你也不会不清楚了。”
“我三次到亚洲去,学习了你们的京剧和昆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