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解试第一场
整个大薪此刻都未曾设立地方贡院,解试考场通常在学宫、佛寺以及旧官廨,房州没有佛寺,也没有旧官廨,考场就设在房州州学中。而大薪的考场也和明清时不同,明清考生有单独的号舍,大薪是连片设席,没有墙壁和木板间隔,只要小心点别被抓住,士子在考试时还可以往来交语,移易卷案。
据说欧阳修在省试时看自己旁边的举人生病了,伏案不能写,出于同情,把自己的卷子直接放到了对方案上。后来欧阳修成了魁首,那举人也榜上有名。陆安想到这个例子,就深深佩服欧阳修的胆子。这但凡被抓住,最少取消两次科举资格,六年后才允许再来考试。反正她是不敢这么做的。
陆安把自己的笔墨纸砚都拿出来摆好,至于食物先继续放在篮子里,需要时再拿出来吃用。大概一盏茶的功夫,她听到旁边有人坐下了,一边坐一边哀嚎:“这检查的也太过分了,我的豆糕都碎成渣渣了,这还怎么吃啊。这是解试又不是省试,省试科场内好歹还卖点心和饭食呢,解试什么都没有,得饿着肚子老试了。”
陆安看了他一眼,发现是不认识的考生。
但对方好像认识她,看到她时十分之惊喜:“可是陆安陆九郎?”在陆安应下后,他激动地开始了自我介绍:“不曾想我陈季明竞然能与大名鼎鼎的陆九郎坐在一起!还要多谢九郎,要不是你将巫祝的把戏拆穿,只怕我家里人还不知要赔多少钱进去。钱财倒还好,就怕他们被那符水香灰要了命。”陆安含笑回应:“客气了,阁下家人安好便好。巫祝害人,某拆穿他们乃应有之义,不必挂怀。”
两人又客套了几个来回,陈季明方才收拾起自己的东西,看到那被捏碎的糕点还是禁不住唉声叹气:“其实来之前我家里人让我别带糕点,带馒头即可,这样不会揉碎,撕成一块一块也能吃。怪我心怀侥幸。”陆安又关怀了他几句,给对方留下孝义九郎是大好人的印象后,便轻轻阖上双眼,不再言语。
陈季明原本还想问问陆安选的是哪一经作为考题,转头一看,发现陆安已在闭目养神,就赶紧闭紧嘴,放东西的动静都小了很多。大
越来越多学子入场,座位上渐渐坐满了人,时间一到,考场闭门,下发考题。
第一题就是从学子本经里面出经义两道。
陈季明拿到自己的卷子的时候,立刻去看经义。他的本经是《诗》,学起来在诸经中并不算困难一-也因此,出成绩后,排名估计会比其他的难经低。陈季明心态很好。他的想法就是:排名低无所谓,能上榜就行。当他看到经义题是合题时,面上笑容僵住了,心中崩溃怒吼:合题?!这是哪个考试官出的?这是在断考生生路吗?有病吧!都十年没出过合题了!又庆幸自己的本经是《诗》,合题再难,对于《诗》来说也有效。顺带着,往陆安那边看了眼,然后看到了题目来自周易。众所周知,十二经中《易》经最难。
而科举题目中,合题最难。
最难加上最难……
陈季明倒抽一口凉气,这要不是考场上,他都想问一下陆安后不后悔本经选《易》了。那题目,他光是在旁边看着都觉得脑子发昏。然后,他就看到陆安扫了几眼题目,再在稿纸上随意写了几笔,就开始答题了。
“???”
陈季明已经挪不开眼睛了。
那个题目!“用六,以御天也;用九,天下平也”,题目不长,但绝不是寻常人看几眼就能想出怎么破题解答的题目!…喔,他忘了,陆九思怎么可能是寻常人。一想到这个,陈季明差点当场落下泪来。
他到底是为什么会那么倒霉,和陆九思同考这一科年。其实再等三年也还是可以的吧?
大
陆安看到题,就知道这个题目核心是“君子"了。《乾》《坤》用九、用六,进君子,退小人。这是王安石看周易时的批注。
陆安看周易的时候,顺带也看了各大佬对于周易的批注,这题可以说完全出到她的知识点上了。
陆安把这句话先写在了草稿上,作为这篇经义的核心论点。随后绕着这个核心,列出几句名言备用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一一这句记上,能用。不为穷变节,不为贱易志。一一这句也记上,能用。自强为天下健,志刚为大君之道。一-记上!外有敌国,则其计先自强,自强者,人畏我,我不畏人。一一也记上!陆安顿了一下,一想到这句话是出自《宋史》,就感觉挺地狱笑话的。想了想,感觉还差了点什么。
或许……可以再来一首诗?
陆安沉思片刻,在草稿上写了郑板桥那首: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
正好,竹有君子之名……
陆安正思考着,随后听见了一道清晰的抽气声。听方位,不太像旁边考生传来的。
陆安抬头看了一眼,就看到是之前负责搜身的那位监门官一一开考之后,对方同样负责巡查考场。
这位监门官怔怔愣愣看着她的草稿纸,好半天没挪脚。陆安便又低头,继续专心去写她的经义。
唔……定好名人名言作为润色之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