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金朝书院>玄幻魔法>八剑图> 第二十三章(三千字大章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十三章(三千字大章)(1 / 2)

东海之滨,舟山群岛,烟波浩渺,云雾缭绕。离三秋、李澜水、张元明三兄弟,自幼志在四方,心怀壮志,欲往东海之滨,探寻未知。此次出行,李澜水家的家丁李寿亦随行护卫,虽失右臂,但左手操舵,技艺精湛,忠心耿耿。

“三秋兄,你看这东海,真是浩渺无垠,一眼望不到边。”张元明望着远方,眼中满是惊叹。

李澜水亦叹道:“海之大,莫过如此。它能容纳百川,无论江河大小,皆能归于其中。这等胸怀,世间少有。”他转身看向李寿,问道:“李寿,你常年出海,可曾见过大海的尽头?”

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”离三秋轻声吟道,“大海之所以浩瀚,是因为它能包容一切。无论清浊,无论大小,皆能容纳。这等胸怀,正是我们所欠缺的。”

李澜水沉思片刻,说道:“海之包容,不仅在于接纳百川,更在于它能孕育万物。海中有鱼虾,有珊瑚,有珍珠,更有无数未知的生灵。它用自己的胸怀,滋养了世间万物。

离三秋望着远方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:“大海的胸怀,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未来。我们志在四方,欲闯荡江湖,成就一番事业。但若无大海般的胸怀,怎能容纳天下英才?怎能成就一番大业?”

李澜水亦道:“我亦愿如海,包容万物,滋养世间。我们的未来,定能如大海般浩瀚无垠。”

四人立于船头,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他们知道,大海的胸怀,将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。无论前方有多少风浪,他们都将如大海般,包容一切,勇往直前。

待离三秋写完,张元明、李澜水二人忙围而观之,只见宣纸上写道:

观其朝夕之候,月引潮汐,日催涛声。朝则金乌浴浪,夜则素娥濯缨。鲛人泣珠于幽渚,蜃楼幻市于沧溟。巨鲸喷雪,扶摇直上接云阙;鹏翼垂天,倏忽横绝出蓬瀛。珊瑚灼灼,照龙宫之宝气;贝阙巍巍,藏禹鼎之神英。

若乃春秋代序,海德昭彰:春潮化雨润桑野,秋汐含盐泽八荒。夏飓扶摇抟海运,冬凌凝作昆山璜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章。

李澜水与张元明读完大加夸奖,称其为“古今观海赋第一”。离三秋摇摇头,长叹一声,道:“二位兄弟,我手中还有一首赋二位可想过目?”李澜水二人此时性质正浓忙不迭地点头。

“《海潮赋》

若夫月魄初升,阳精既匿。玄甲翻雪,素鳞耀璧。乍闻雷鼓动于九渊,忽见银山崩于咫尺。白虹饮浪,青龙吐息。星斗坠而沧溟沸,云霞碎则蜃楼坼。鲛人泣珠,暗随流火明灭;禺强驾鼋,时卷霜绡横弋。

观夫潮涨潮消,云来云往。涨时不矜吞天量,退处能容掬月想。上善若水,润八荒而无声;至德如渊,纳千流以成广。故曰:海不辞涓滴,故能就其深;士不废跬步,是以明其朗。

李澜水、张元明二人读完怔怔地站在原地,半晌才回过神来。张元明瞠目结舌,道:“这乃是圣人之笔,非凡人笔墨也……”“不错,这正是我师颜夫子携弟子登琅琊台观海。是夜海雾弥天,潮声裂岸夫子有感而作。”离三秋缓缓道,“有我师的金玉在前,何人敢称‘古今第一’。”张元明闻言,羞红了脸。

此时东海初阳刺破云层,铁皮福船的龙骨正碾过第七道浪峰。李澜水扶着生锈的船舷,看咸涩浪花在指缝间碎成珠玉。远处海平线起伏如巨鲸脊背,让他想起刚才离三秋诵读的《海赋》:“……尔其海则吞舟潜龙,吐雾成虹……”又想起颜夫子所写的:“……上善若水,润八荒而无声;至德如渊,纳千流以成广。……”顿觉豁然开朗,若水诀多年为有突破的瓶颈,此时似有了契机!

李寿独臂拽紧帆索,伤愈的右臂筋肉随海浪节奏鼓动。当他望向李澜水时,发现少年眼中流转着奇异的光——那是潮汐映在瞳仁里的轨迹,亦是若水真气在经脉间奔涌的具象。

“上善若水,道法自然,柔可克刚,无形化千。气如川泽,周流百骸,静则藏渊,动破万岩。初入若水,气若春溪,沉肩坠肘,足踏云泥。百会通泉,涌泉接天,外力入体,如沙沉渊。波澜不惊,明镜照形,真气抱元,风雨难侵。江河倒卷,劲走三关,曲池过海,碎玉崩山。润物无声,百窍生风,沾衣透甲,霜结青松。海容千流,芥纳须弥,彼力未尽,吾劲已继。滴水穿石,凝气成锥,任尔金钟,透甲而归。来若朝露,去似流萤,攻守轮转,杳然鸿影。水天合一,万象皆虚,不争之争,无迹无余。腹若深潭,息似浪旋,三焦为渠,涌泉涌泉。观雨听涛,坐忘七弦,百脉通达,方见真玄。敌劲临身,勿阻勿迎,引洪入壑,暗潮自生。沾连粘随,如浪拍汀,彼力方竭,惊涛骤倾。水利万物,夫唯不争,刚柔相济,方得长生。修诀如修心,心清若水明,待到无争日,方知水有情。”

离三秋的惊呼被海风撕碎。只见李澜水纵身跃出船舷,单足点在一朵浪尖。醉梦剑搅动丈许漩涡,十三式剑招化作连绵潮涌。最险峻的“梦断红尘”刺出时,剑锋竟带起三道环状水幕,恰似钱塘交叉潮。

“潮涨潮落皆是呼吸。”李澜水并指切开浪头,水幕悬空凝成太极图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