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金朝书院>历史军事>赵皇帝> 第十一章 连弩成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十一章 连弩成(2 / 4)

李麻子嘴上应着:“知道知道,这回用温水泡过,肯定服贴。”

旁边有人在刨木屑,另一个在调试簧片,一整片棚子像个赶工的作坊,热闹得跟打仗前的磨刀房。

赵乾没吭声,走到架边坐下,看了眼那些被削得细长的箭杆,每根都整整齐齐地码着,不带毛边,尾部齐刷刷地开了槽。

“试用箭够了,今天别光做弩,箭也得赶紧削。”他朝身后喊了一声。

有人应道:“这活我们来,您放心,保管做的漂漂亮亮的。”

赵乾点头:“再快也不能糊弄,明天要训练,手上的得对得上膀子的劲。”

“明白!”

他又走到角落,把今早画好的那张五槽结构草图钉在立柱上:“这是后头的升级版,三槽的今天赶十把,先熟手,明晚前再说下一步。”

李麻子看了一眼图纸,啧了一声:“这五槽弩……看着眼花了都。”

赵乾笑着拍了拍他:“你先把三槽的做稳了,做成了再说媳妇的事。”

李麻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,咧嘴笑:“别光说我,到时候不给婶子那边留一间房,她真把我家大门踹了你可别拦着。”

女篾匠在那头拿牛筋拍桌子:“你要真敢做出十把来,我不踹你门,我替你糊门帘!”

棚子里一片哄笑声。

夜深了,山风吹过院墙,带着林子里微微的虫鸣。寨子大多数人已经熄了灯火,唯独后院棚子那头还透着亮。

炭火边,一拨人刚锉完槽道,一拨人又接上去打弓臂,锯片换了三块,钉锤也磨了口,连李麻子的手掌都磨出了泡。可没人停下。

“这榫口还是松了点。”李麻子举着一块木片比了比,又换了个方向试,“再刨半分,卡进去了才不晃。”

“我这边筋绳烤好了。”女篾匠从火边拿起那一根晾干的牛筋,用布包了手,一点点拽直,“得趁热挂上,不然回头一紧就裂。”

许大勇正趴在地上量滑槽:“快,第七把了,再赶上三把,今天任务就算打平。”

赵乾坐在墙根,手上没停,一根一根地削着箭杆,嘴里还和路过的人开玩笑:“明儿真射出去一根歪的,我就拿这箭射你们屁股。”

“我可打得正!”李麻子叫了一嗓子,声音都哑了,“你就等着给我盖房吧。”

赵乾笑了声,把那把削好的短箭插进旁边木桶里:“你要真做完十把,别说新房,明天我就去城里给你买个媳妇回来。”

“老大说的!”李麻子嚷嚷接嘴,“你们可要给我作证!”

“对,我们都给你作证!”一群人也嚷嚷着。。

棚子里锉刀划木的声音、火星炸裂的响声,还有忙活的喘气和笑闹混在一起,像是一锅熬着的热汤,咕嘟咕嘟不肯停。

从子时到丑时,再到寅时,星星隐了,山顶泛起亮光。有人困得直打盹,靠在门边的柱子还打了两个呼噜,李麻子一脚踢过去:“起来了,该钉第十把了!”

“做完再睡!”有人在后头喊。

赵乾站起身,活动了一下胳膊,朝大家说道:“最后三把,赶完就歇半晌,等太阳升起来,把这十三把家伙一个个试过。”

“十三?”李麻子愣了一下,“不是说十把就够了?”

赵乾笑道:“做得多了,不也说明你们手快?多三把,今天每人多煮三碗肉。”

棚子里顿时又是一阵吆喝,干劲翻番。

天色亮透的时候,最后一把弩架终于打好,牛筋拉直挂上,木片榫眼吻合,十指并用地把簧装紧,李麻子咧着嘴一屁股坐到地上:“我是真要睡一觉了,梦里都能听见咔咔咔的锉声。”

赵乾拍了拍他肩:“行,你歇会儿,顺便吃口热的,等会儿全寨的青壮都要过来,我们得把这十三把新家伙,一个个试过手。”

赵母早早端了粥锅过来,柴火烧得旺,瓦罐咕嘟咕嘟响,粥里还飘着肉筋头,香得让棚子里的老少直咽口水。

李麻子靠着棚柱打了个盹,一闻见味儿,眼睛都亮了,张嘴就喊:“赵婶!我先来一碗!”

“你来得早,锅底都让你喝了去。”赵母笑着打趣,手上动作不停,一勺勺舀了起来。

赵乾拿碗靠在墙边,一边喝着粥一边扫视那十三把连弩。都挂在墙头横杆上,弓臂拉直,簧片紧固,十二把三槽的,一把临时试做的五槽型,看着整整齐齐,木头虽然粗糙点,但手工都合了榫。

“箭头够不够?”他问。

许大勇把几捆新削的短箭递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